□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
在互联网世界,域名被称为“玉米”,相当于门牌号码;而国内从事域名注册与域名买卖的人,自然成了“米农”。近几年,动辄诱发江湖纷争、舆论围观的“米农”,自己却身形隐秘,极其低调。这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?一位资深“米农”,对《金证券》记者独家道出幕后的故事。 豪赌: “0531”两年涨6倍 “乡土老农”今年30多岁,供职于山东济南的一家媒体。“我大学专业跟IT有关,2002年互联网刚刚兴起,我就开始接触域名,也试着买了一两个。那时比较盲目,投资的域名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提。”他笑着对《金证券》记者称。 直到2007年,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降临。当时有人抛售“0531.com”这个域名,“乡土老农”当即动了心。“0531是济南的区号,我正在筹建一个济南地方网站,这个域名的价值可想而知。” 但真正要下手,却是个艰难的抉择。卖家开价10万多元,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“乡土老农”而言,这是不堪重负的数字。家里的存款不过几万块,拿下这个号,不仅存款没了,还得举债。“做通老婆的思想工作后,我选择了出手。”他告诉《金证券》记者,当时连家里的硬币也被充作交易资金,手上的钱只剩下几百块,小孩的奶粉钱都没有了着落。 正如“乡土老农”所料,“0531.com”的光芒无法掩盖,坐拥这个域名后,政府部门、商家都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,他经营的网站也渐有起色。不仅如此,凭借这个金字域名“乡土老农”迅速在济南互联网圈声名鹊起。 运营两年多后,新的问题随之而来。网站的发展壮大急需资金,“乡土老农”渐感力不从心。于是,他在交易平台发布了域名转让信息。最终接手的是一位济南企业家,双方的交易价格从5万、10万、20万一直到抬升到最后的近70万,“我俩聊到了深夜,在12点左右完成交易。因为,我怕到了第二天,我就舍不得出手了。”“乡土老农”对《金证券》记者说。 |